用杭杉水溶肥,解锁蔬果美味基因,舌尖畅享自然馈赠

Unlock the delicious gen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with Hangshan water-soluble fertilizer, and enjoy natural gifts on your tongue

NEWS INFORMATION​

新闻动态

农业增产秘籍:肥料的科学选择与应用
2025-03-03 0 分享到:
一、肥料的定义 肥料是指施于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的物质,能够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,增加作物产量,改善产品品质,或改良土壤性状,培肥地力。根据作用方式,肥料分为直接肥料(如氮肥、磷肥、钾肥、中微量元素和复合肥)和间接肥料(如有机肥和细菌肥料)。

一、肥料的定义

肥料是指施于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的物质,能够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,增加作物产量,改善产品品质,或改良土壤性状,培肥地力。根据作用方式,肥料分为直接肥料(如氮肥、磷肥、钾肥、中微量元素和复合肥)和间接肥料(如有机肥和细菌肥料)。

二、肥料的分类

三、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

四、肥料的主要种类

  1. 氮肥
    • 铵态氮肥:硫酸铵、氯化铵、碳酸氢铵等。
    • 硝态氮肥:硝酸钠、硝酸钙。
    • 铵态硝态氮肥:硝酸铵、硝酸铵钙。
    • 酰胺态氮肥:尿素、氰氨化钙。
  2. 磷肥
    • 水溶性磷肥:普通过磷酸钙、重过磷酸钙、磷酸铵等。
    • 混溶性磷肥:硝酸磷肥。
    • 拘溶性磷肥:钙镁磷肥、磷酸氢钙。
    • 难溶性磷肥:磷矿粉、骨粉。
  3. 复合肥
    •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(N、P、K)的肥料。
    • 养分含量用N-P2O5-K2O的百分比表示,如10-20-10。
    • 分为低浓度(25%-30%)、中浓度(30%-40%)和高浓度(>40%)复合肥。
  4. 微生物肥料
    • 含有特定活性微生物,通过微生物作用促进植物生长。
  5. 生物有机肥
    • 在有机肥中接种有益微生物,兼具有机肥和生物肥的特点。
  6. 叶面肥
    • 施于作物叶面,吸收快,利用率高,分为大量元素、微量元素、腐殖酸和氨基酸叶面肥。

五、合理施肥的原则

  1. 作物营养特性:不同作物和生育期对养分需求不同。
  2. 土壤性质:根据土壤养分含量、保肥供肥能力选择肥料。
  3. 气候条件:气候影响施肥效果。
  4. 与其他农业技术配合:如灌溉、种植方式等。

六、肥料的选购与鉴别

  1. 包装标识
    • 包装应注明肥料名称、养分含量、净重、执行标准号、登记号证、生产厂名等。
    • 防止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。
  2. 常见肥料的鉴别方法
    • 尿素:查看包装批号、颗粒透明度、气味、熔化情况等。
    • 磷酸二铵:查看包装标志、灼烧反应、溶解性。
    • 钾肥:查看外观、溶解性、灼烧反应。
    • 复合肥:查看包装、颗粒均匀度、溶解性、灼烧反应。
  3. 注意事项
    • 选择正规厂家产品。
    • 避免长期使用“双氯”复合肥,防止土壤盐害。
    • 保留购肥凭证,以便维权。

七、肥料的特殊类型

  1. 绿肥
    • 以植物绿色部分翻入土中作为肥料。
    • 主要绿肥作物包括紫云英、苕子、紫花苜蓿等。
    • 特点:经济易得、施用方便、可作饲料。
  2. 控释肥
    • 养分释放速度较慢,肥效期延长。
    • 通过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规律一致。
  3. 益生源健康肥料
    • 含有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,具有改土培肥作用。
    • 养分全面,肥效持久,对农产品品质有改善作用。

八、肥料的养分与利用

  1. 必需营养元素
    • 17种必需元素:碳(C)、氢(H)、氧(O)、氮(N)、磷(P)、钾(K)、钙(Ca)、镁(Mg)、硫(S)、铁(Fe)、锰(Mn)、锌(Zn)、硼(B)、钼(Mo)、铜(Cu)、氯(Cl)、硅(Si)。
    • 分为大量元素(C、H、O、N、P、K)、中量元素(Si、Ca、Mg、S)和微量元素(Fe、Mn、Zn、B、Mo、Cu、Cl)。
  2. 肥料利用率
    • 指当季作物吸收的养分占肥料总量的百分数。
    • 氮肥30%-50%,磷肥10%-15%,钾肥40%-70%。
  3. 最小养分律
    • 土壤中最缺乏的养分限制作物产量。
    • 施肥时需找出最缺乏的养分并调整比例。

九、肥料的选购技巧

  1. 选择品牌产品:质量可靠,信誉有保障。
  2. 查看包装标识:明确氮、磷、钾含量,避免被中微量元素误导。
  3. 保留购肥凭证:便于维权。
  4. 注意肥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:如颗粒均匀度、溶解性、灼烧反应等。


To Top

客服